这个复印机公司,曾经有机会比苹果和微软加起来还大

日期:2018-01-15

对于“施乐”这个名字,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?

是依稀记得的打印机品牌,还是苹果发家史里面,乔布斯和比尔盖茨偷取施乐技术做个人电脑这一段?

施乐一路走来的故事,是一个悲伤的故事。

要知道,我们现在使用的电脑、笔记本、手机,甚至是互联网,最初都是施乐公司研发的: 

在1973年就做出了个人电脑,比苹果早3年;

最早研发出以太网,宽带的基础硬件;

最早研发图形界面,早于Windows和Mac OS,在此之前计算机都是一行行文字;

施乐还是硅谷最早开始人工智能研究的公司;

因为施乐实验室,我们用上了激光打印机;

但今天,施乐公司的市值只有98.4亿美元。相比之下,苹果是5445亿美元,微软也有4135亿美元。

现在回过头来看,施乐本来在个人电脑历史上有机会比肩甚至超越苹果和微软。但它至今只是一个打印机公司。 

尽管乔布斯在1979的拜访让施乐公司的故事更添了戏剧色彩,但他只是施乐没做成个人电脑的导火索。

在乔布斯来访之前,施乐公司甚至已经没有办法守住核心的复印机业务。



在长期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,施乐自己作了大部分:1970年代,施乐的财富和公司的傲慢也累积到了顶峰。因为Xerox 914 的型号太受欢迎,还有专利保护,公司的利润节节上升,管理人员不用发挥什么技能就能保持好业绩,施乐复印机的销售人员想要卖出产品也不用多费口舌,这个环境对于员工来说本来就很安逸。

也因为没有直接竞争对手,施乐也在沿用他们复杂的租赁复印机的模式。而这个复印计件的系统实在太复杂,前3次复印可能是一个价格,而到200张的复印可能又是另外一个价格。到1970年代初,租用施乐公司的复印机还是一件让人心烦的事情,因为前面还有几千种不同的计价方式等着你。

与此同时,价格更低、质量也不错的日本产品也在1970年代攻陷了美国——无论是汽车、钢铁还是芯片制造,甚至连复印机市场也是如此。安逸的施乐被当做了日本公司学习改进的头号目标,而在美国国内,IBM和柯达也来加入战局。在1971年到1978年之间,美国市场上只有77种复印机在售,而在1978年到1980年这两年多间,美国市场新推出的复印机产品就有70种。


而除了施乐PARC之外,当时的CEO麦克卡隆还将不少钱投入到计算机公司的收购和技术的研发当中,但他做的几次决定都出了问题。

因为收购做计算机的SDS公司,造成了公司8440万的损失,而当时花了9000万美元推动的“摩西”打印机研发计划,即将投入生产线的阶段,却发现柯达的同类产品比施乐自己做得更好更便宜,而不得不取消。

这也加剧了施乐公司内部本身的帮派之争。在东边的负责复印机生产和销售的施乐总部,被西部的PARC工程师看作是没有远见的老古董,而PARC太前沿又没法立刻用在施乐上的新技术,也让东边总部的人们难以理解。

到1977年,本来阿尔托的改进版第二代和第三代项目也已经走到了投产的阶段。当时太注重眼前利益的施乐公司,宁愿选择了投入一台新的“高速打印机”研发,而砍掉了阿尔托第三代的生产资金。阿尔托电脑项目最终流产。

“无论是在销售、设计、制造,还是决策上,我们都在走下坡路,我们对此毫无准备,我们急需的是公司改革。”时任施乐公司的高管彼得·克劳奇在1977年时说道。

施乐公司的改革,最后却变成了投资计算机企业。而当时因为苹果2电脑一炮而红的苹果公司,成了施乐高管的首选。听说乔布斯要来参观PARC,并且可以给施乐一些苹果股票的稍低价格的收购权,施乐的高层就答应放行。


 

在施乐看来,反正自己都不要做个人电脑了,那么让乔布斯看看也无妨。

1979年,施乐居然给苹果团队开放了最高级别的保密级产品参观,而那些本来仰望着PARC研究员技术实力和想法的苹果工程师们,把图形界面(GUI)以及键盘和鼠标输入信息的整套产品学了回去。后来,比尔盖茨也根据施乐的技术,发布了图形界面的个人电脑操作系统Windows。

多年之后,乔布斯回忆起这次的到访时也为施乐公司感到惋惜。

“如果施乐当时真的知道自己有的是什么,找机会中发挥自己的优势,那么它可以变成‘IBM+微软+施乐’—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。”

但后面的故事,主角就再也不是“施乐”了。

1983年,苹果发布了使用图形界面的Lisa个人电脑,采用了图形界面的设计;

1985年,微软发布了第一个Windows操作系统,也是图形界面设计。后来,Windows成了垄断全球90%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;

2007年,苹果发布第一代智能手机iPhone,2011年,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;

2015年,全球连接上互联网上的总人口达到了33亿。